軟杰最新車牌識別,智能停車場 緩解城區停車難
發布時間:2023-05-05 06:37:07
車輛迅猛增加,但停車場嚴重短缺,市區停車難問題愈演愈烈,一些人行道辟為停車場后又帶來行人行路難問題……2月22日,本報蘭州“兩會直通車”開通以來,許多讀者將目光聚焦停車難這一熱點話題,并建議蘭州市統籌規劃,在主城區大力建設智能停車場,緩解日益突出的停車難問題。“建設智能停車場,緩解城區停車難”,成為4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通過本報征集到的今年蘭州市“兩會”的“民間三號提案”。
現狀:市區機動車與停車位比例僅100:13
據有關部門統計,截至2015年底,市區公共停車場僅180處、3700多個泊位,加上居民小區、單位的專用停車場,全市共有11萬余個停車泊位,每百輛機動車僅有停車位13個。而根據公安部、交通部、建設部城市暢通工程的標準,每百輛車最低要有20個停車泊位,蘭州市的狀況遠遠落后于這一標準。
問題:停車難催生亂停亂放、市民行路難等問題
停車場、停車泊位的嚴重不足,導致蘭州市區的停車難問題不斷突出,并由此催生機動車亂停亂放、停車費高漲、停車場亂收費、市民行路難等一系列社會問題。
從2012年8月起,蘭州在多條路段的人行道上開辟出泊位數量不一的社會停車場,并將經營權面向社會公開拍賣。這些人行道停車場、馬路停車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停車難,但同時也導致人行道被占用,特別是部分車輛占據盲道停放,給市民的正常出行帶來諸多不便。
“蘭州的人行道多數本來就很窄,現在很多人行道都占用停車了,市民走在人行道上還要時時讓車,有些司機很沒耐心,在人行道上隨意打喇叭催行人讓道。”說起人行道停車場,家住曹家巷的市民牟先生甚是氣憤。牟先生說,由于長期停放車輛,蘭州許多人行道地磚嚴重松動甚至被壓破,一到下雨天,市民行走經常踩“水雷”,出行很不方便。
另外,由于車輛不斷增加,市區一些老舊居民小區的物業部門,不惜毀除原有的綠地或健身場地,轉而建設停車泊位,市民反映強烈又無可奈何。而人行道停車場拍賣后,經營者為增加收入而亂收費的問題也層出不窮,僅2015年,蘭州市物價局就查處8起停車場亂收費案件。
建議:建設智能停車場 增加停車泊位提高利用率“從2012年拍賣第一批社會停車場開始,蘭州市多次提出要在市區建設立體停車場、智能停車場,但真正落地實施的卻幾乎沒有。”市民劉先生說,社會停車場屬于公共基礎設施,政府相關部門理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,每年統籌規劃一定數量的停車泊位,并將其列入城市建設規劃予以實施。
長期關注蘭州停車場建設的市民王先生也建議,蘭州市應該在主城區繁華地段建設一批智能化停車場。王先生告訴蘭州晨報記者,今年春節期間,他和家人自駕去成都、重慶過年,他對這兩個同處西部的城市在停車場建設的先進經驗感慨不已。“重慶、成都每個大型商場、超市,都有著超過200個車位的智能地下停車場,停車場門口都裝有大LED屏,顯示停車場內還有多少個空車位,這樣市民能否停車一目了然,停車場的利用率也大大增加。”
蘭州交通大學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指出,受自然地形的影響,蘭州市的城市發展空間被嚴重限制,特別是中心城區寸土寸金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改變,建設大型專用停車場并不現實。為此他建議,蘭州市在停車場建設的規劃上應分散布局,有效利用分散的邊角地塊建設立體化、智能化的停車場。同時,通過立法等措施,嚴格規定新建建筑的停車泊位配比,并鼓勵社會企業廣泛參與建設停車場地,并有計劃地對現有的公共停車場進行立體化、智能化改造。“從2012年開始,蘭州市先后多次對社會停車場經營權進行拍賣,但拍賣所得資金的去向并未向社會公布,其實這部分資金就可以用來對既有的停車場進行改造,提高現有停車場的智能化水平和利用效率。”